知識分子都到哪裡去了? 網誌論壇 Where Have All the Intellectuals Gone? blog

歡迎加入「知識分子」的定位和身份討論 Where Have All the Intellectuals Gone?

Thursday, November 16, 2006

《知識分子都到哪裡去了?》(聯經)作者:佛蘭克‧富里迪(Frank Furedi) 書摘


《知識分子都到哪裡去了?》(聯經)書摘
佛蘭克‧富里迪(Frank Furedi)

身為知識分子意味著某種社會參與。人很難既為思想而活,又不試圖去影響社會。這意味著不僅參與創造性的思想活動,也擔負起社會責任,選擇政治的立場。但不是每個知識分子都有參與社會的意志,但作為一個群體,知識分子社群總被政治所吸引。雷吉斯.德佈雷(Regis Debray)在對法國知識分子的研究中稱,知識分子不是根據其教育程度來定義的,而是根據其「對民眾的影響。」德佈雷把這一取向形容為多少具政治意涵的為道德作為,卻不必然是政黨政治,而準備為公眾的心靈和思想而戰。

知識分子一詞的定義不勝枚舉。他們有時被描繪為文化標準的守衛、永遠的批評者、異議者和社會的良心。路易斯.科塞(Lewis Coser)把知識分子定義為「從不滿意現狀的人。」但他也明白,理解知識分子最有效的辦法,是將其放到思想領域中理解。許多觀察家相信,知識分子最顯著的特徵,是他們處理當今更遠大問題的能力。鮑曼提出,「『成為知識分子』的主要意義,是超越對其職業或藝術流派的偏愛,關注全球性的真理、判斷和時代性的議題。」在薩伊德看來,知識分子通過代表支持者或更廣泛民眾的立場,來扮演他們的角色。「我的觀點是,知識分子具表現的能力,不論是演說、寫作、教育,還是在電視上露面。」 西摩.李普塞特(Seymour Lipset)提供一個簡單有用的知識分子的定義。他說知識分子是「那些創造、傳播和運用『文化』的人,而文化正是人類象徵性的法則,包括藝術、科學和宗教。」不管我們喜歡何種定義,知識分子與追尋思想和真理關係密切。

當然,知識分子並不擁有相同的哲學和政治觀點。他們為不同的觀點而活,但是儘管存在著差異,而這些差異有時又尖酸而不切實際,但知識分子在影響世界這點有志一同,特別是他們都希望成為他們所認為真理的批判性聲音。美國權威社會評論家懷特.米爾斯(C.Wright Mills)說「首先,知識分子的政治是『真理的政治。』他認為通過追求真理,知識分子會使當權者承擔起責任。「無論知識分子成為什麼,他無疑屬於那些會提出嚴肅問題的團體,如果他是個政治知識分子,他會對那些掌權者提出質疑。」

上述對知識分子的描述,無疑將他們的所作所為理想化。在過去三個世紀以來,多數知識分子並不是專職的真理鬥士。像其他任何人一樣,知識分子常在壓力下妥協退縮,並順從當時盛行的文化風氣。有時,他們會出賣自己的意志自由,以換取舒適的生活,有時,他們的理想主義僅是對個人利益追求的掩護。但是,無論知識分子個體發展的軌跡和特性如何,作為一個群體,他們在質疑傳統、促使社會在有助人類進步的理想和價值更加敏銳上,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

今天,這個批判性地對待思想的職責,常與所謂的「傳統知識分子」(traditional intellectual)相連。把「傳統」用做限定詞的事實,表明了這種人的存在已受到懷疑。正如「真理」常意味著缺乏權威一般,那些聲稱追求真理的人也被貶斥為過時脫節的人。這也解釋了「傳統批判性知識分子」的角色與當今時代間的關係不斷遭質疑的原因。甚至連支持知識分子行使權威的評論者,也相信知識分子的「傳統角色已逐漸削弱。」這個問題的敏銳評論者卡瑟琳.弗瑞德忠斯多迪(Katrin Fridjonsdottir)說:「也許我們需重估傳統知識分子類型的含義和重要性,以及分析其持續改變環境。」那麼,到底是什麼使當代社會對所謂傳統知識分子的承續如此不友善呢?



2006年11月出版 《知識分子都到哪裡去了?》 (聯經) Frank Furedi 著 戴從容、王晶 譯

Labels: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