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識分子都到哪裡去了? 網誌論壇 Where Have All the Intellectuals Gone? blog

歡迎加入「知識分子」的定位和身份討論 Where Have All the Intellectuals Gone?

Sunday, November 12, 2006

「知識分子」是絕種還是充斥?

「知識分子」是絕種還是充斥?


一場迅速蔓延的危機感,焦慮的卻也只有那一群對這個詞有反應的特定人種。作者佛蘭克‧富里迪懷疑,如「啟蒙時期」全知的羅素、威廉士(Raymond Williams)、漢娜鄂蘭(Hannah Arendt)那一派博學多聞,對大眾事務關心的知識分子其實已經都是投機取巧者、智庫說客、狡辯家的偽善面具。在知識經濟的時代,我們因為某些原因結合 了最廣的教育層次和最低層的文化涵養。富里迪用他對知識界的熱情和對此危機的迫切焦慮,闡述了知識分子如何做出在文化和民主上該扮演的角色,也聲明社會應 該要理出一個知識分子和大眾能一同討論的空間。

一段時間以來,作者深切感受到知識分子的迷失,並為此煩惱不安,這種感覺似乎困擾著我們文化機構、 大學和專科學校中的許多人。公眾有權聽到來自我們文化的高質量的學術討論,而且,最為有著無限潛力的聽眾,他們應該受到更大的尊重。本書就是寫給眾多聰穎 的男男女女,他們渴望一種更具挑戰性的學術和文化生活。

本書並不是哀悼學術生活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。我們並沒有變成白癡。我們有多令人難忘 的藝術作品和科學成果,我們也繼續做出出色的發現。本書旨在對我們當前著書發展思想、教育民眾和塑造新型公眾的方式展開研究,對當代教育和文化政治的反民 主根基和保護主義同時提出質疑,即把大眾參與描繪位無法保持優秀標準和諧共存。我認為今天的文化精英們從心底裡接受了這一看法,這導致了對待學術生活的庸 人主義態度和有害的工具主義態度日益興盛。一個文化如果出現冷漠和社會疏離(social disengagement)的文化症狀,可能代表將知識論證等統於乏味專業觀點(technical opinion)的交流。這實在至關重要,一場對抗庸人文化的文化戰爭早就展開了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